
新闻动态
NEWS CENTER
NEWS CENTER
2020-03-26
作为产品经理,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需求,需求的来源往往十分广泛,可能来自老板、运营、市场、客服、用户中的任何一个人,也可能来自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。这些需求往往天马星空,可做可不做,偶尔还自带必须、马上需要的属性。产品经理往往在需求方和有限的研发资源之间纠结,游击,被敌视,直到变得强大。
而不管看或者不看,需求总是在那里,不喜不悲。直到某个洒满阳光的午后,老板把你叫到跟前,说道:那个XXXXX的需求,上了么?
脑海中开始飞速旋转,搜索起这些关键字,却得到了一个“找不到对象”的答复,不得不坦白此时心中所想。直到被吐槽完毕后,才想起数天前,与老板闲聊时候一带而过的过程中曾经提及。
此时追悔已是无用,摸了摸强且秃的前额,决定痛改前非,好好梳理一下需求。
讲到这里,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需求。这里我抛出一个自己的定义:需求是用户在一定时期内未经满足的需要。
这里包含了两个维度的概念,一是时间维度,是要在一定时期,因为需求总是有其生命周期的,刚开始的时候,需求不旺盛,最后的时候,需求已经变得可有可无。
二是空间维度,需要未被满足,如果已经满足了,他也不是需求,而是已经成型的方案或产品。
产品经理的工作重心,就是发掘产生价值的用户需求,并在合适的时间点让需求得以实现。
需求总是在源源不断的产生,相应的研发资源总是有限的,不可能无限制的满足所有人的需求,这个时候,就需要工具来管理和沉淀需求,这就是产品经理常用的——需求池。
需求池正如其字面意义,需求的池子,满满一个池子里,全是需求。
可事情总是有轻重缓急之分,需求也可谓是千奇百怪。例如根据手机壳改变软件主题颜色,又或者通过机器推荐资讯实现商业目标。
实际上,需求不分对错,有些看起来天马行空的需求,只要能择时去做,是能体现很大价值的,而很有价值的需求,时机不对,依然能拖垮整个企业。共享单车如果不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是很难做出后来的成绩的(当然OFO的滑坡又是另一个课题了)
所以,我比较主张需求不分大小,不分缓急,一律进入需求池进行沉淀。这样可以简化流程,也可以避免需求的遗漏。
在这里解答一下为什么急的需求也要进需求池,而不是立即开始行动?
我的做法是,紧急需求也纳入需求池进行管理,要合理安排产品版本,不能因为紧急需求的突然增加打乱既定的工作计划,紧急情况对原定计划有较大影响时,适当给原定工作计划进行延期。
说了这么多,需求池到底长成什么样子?
需求池的具体形态是一张二维图表,用人话表述就是一张excel表格,大概长下边这个样子。
下面对一些主要的字段进行说明:
通过记录上面的信息,就可以通过筛选功能对需求进行方便的查看和分析。
不得不说,上边的需求池真的太复杂了,一共17个字段,不过稍微分析一下可以发现,其中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