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只有未实名的,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,公益非盈利机构
24小时服务热线: 4000-163-302
请扫码咨询

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
产品经理,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需求

2020-03-26

日取其半,万世不竭

作为产品经理,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需求,需求的来源往往十分广泛,可能来自老板、运营、市场、客服、用户中的任何一个人,也可能来自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。这些需求往往天马星空,可做可不做,偶尔还自带必须、马上需要的属性。产品经理往往在需求方和有限的研发资源之间纠结,游击,被敌视,直到变得强大。

而不管看或者不看,需求总是在那里,不喜不悲。直到某个洒满阳光的午后,老板把你叫到跟前,说道:那个XXXXX的需求,上了么?

脑海中开始飞速旋转,搜索起这些关键字,却得到了一个“找不到对象”的答复,不得不坦白此时心中所想。直到被吐槽完毕后,才想起数天前,与老板闲聊时候一带而过的过程中曾经提及。


此时追悔已是无用,摸了摸强且秃的前额,决定痛改前非,好好梳理一下需求。

02 什么是需求

讲到这里,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需求。这里我抛出一个自己的定义:需求是用户在一定时期内未经满足的需要。

这里包含了两个维度的概念,一是时间维度,是要在一定时期,因为需求总是有其生命周期的,刚开始的时候,需求不旺盛,最后的时候,需求已经变得可有可无。

二是空间维度,需要未被满足,如果已经满足了,他也不是需求,而是已经成型的方案或产品。


产品经理的工作重心,就是发掘产生价值的用户需求,并在合适的时间点让需求得以实现。

03 需求池的诞生

需求总是在源源不断的产生,相应的研发资源总是有限的,不可能无限制的满足所有人的需求,这个时候,就需要工具来管理和沉淀需求,这就是产品经理常用的——需求池

需求池正如其字面意义,需求的池子,满满一个池子里,全是需求。


可事情总是有轻重缓急之分,需求也可谓是千奇百怪。例如根据手机壳改变软件主题颜色,又或者通过机器推荐资讯实现商业目标。


实际上,需求不分对错,有些看起来天马行空的需求,只要能择时去做,是能体现很大价值的,而很有价值的需求,时机不对,依然能拖垮整个企业。共享单车如果不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是很难做出后来的成绩的(当然OFO的滑坡又是另一个课题了)

所以,我比较主张需求不分大小,不分缓急,一律进入需求池进行沉淀。这样可以简化流程,也可以避免需求的遗漏。

在这里解答一下为什么急的需求也要进需求池,而不是立即开始行动?

  • 一是因为紧急需求往往时间紧迫,通常没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,导致为了满足需求而做需求,记录进入需求池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,给紧急情况设置一重缓冲,降低失败率。
  • 二是因为研发都需要进行排期,忽略实际情况闷着脑袋往前冲,偶尔一次可能还好,而紧急的情况随时都有发生,发生重大错误的概率也将随之增加。

我的做法是,紧急需求也纳入需求池进行管理,要合理安排产品版本,不能因为紧急需求的突然增加打乱既定的工作计划,紧急情况对原定计划有较大影响时,适当给原定工作计划进行延期。

04 需求池的真身

说了这么多,需求池到底长成什么样子?

需求池的具体形态是一张二维图表,用人话表述就是一张excel表格,大概长下边这个样子。


下面对一些主要的字段进行说明:

  1. ID:这是需求的唯一ID,增加一个需求ID则增加1;
  2. 端口:记录需求所涉及的端口,例如安卓、iOS、后台,这里是对需求做一个初步的划分,如果涉及到多端,一般记为综合或拆分成多条子需求(大企业拆分比较好,小企业直接记为综合);
  3. 模块:记录需求所涉及到的模块,例如登录注册、用户管理、财务管理等;
  4. 需求名称:一句话简单描述需求是做什么的,例如根据手机壳颜色更换软件主题色;
  5. 需求描述:更详细描述需求的相关信息,例如需求提出的背景、需求要达成什么目的、需求的详细说明等;
  6. 需求来源:粗略记录需求的来源方,例如产品、市场、领导等;
  7. 优化类型:记录当前需求的类型,例如是新功能,功能优化,bug修复;
  8. 优先级:记录需求的优先级,一般用高中低或数字表达,需求的优先级是动态的,会随着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断发生改变;
  9. 复杂度:很多需求池模板中不会包括复杂度这一项,其实加入复杂度是有一定好处的,他可以帮助你在众多需求中找到优先级虽然并不高,但是调整后就能很大提升使用体验的需求;
  10. 提出时间:记录需求被提出的时间,用于区分需求产生的年代(有些项目真的可以沉淀下来很有年代感的需求);
  11. 提出人:提出这个需求的人,有助于在需求详细设计时追踪到原始需求;
  12. 跟进人:决定在某个版本实现需求时,指定跟进的产品经理;
  13. 状态:需求当前的状态,根据不同的阶段,可以分为进入需求池(初始状态)→待论证(需求有待进一步论证)→待设计(论证完成后有价值并决定近期开展后续工作)→设计中(正在进行详细设计)→设计完成→研发中(已经正式安排研发排期)→已上线(需求正式上线),此外还有个特殊的状态——已关闭,针对需求因各种原因提前终止其生命周期;
  14. 预计实现版本:对产品计划上线的版本进行计划(和研发版本不一定是一致的),产品部门规划的预计实现版本往往会提前研发几个版本,提前有所规划后,可以和相关部门的同事提前沟通,提升版本的成功率;
  15. 实际完成版本:版本上线后,更新需求实现的版本号,以便后期追溯;
  16. 上线时间:记录版本实际上线的日期;
  17. 备注:针对各种情况进行补充说明,例如需求关闭的原因。

通过记录上面的信息,就可以通过筛选功能对需求进行方便的查看和分析。

05 有必要这么复杂么

不得不说,上边的需求池真的太复杂了,一共17个字段,不过稍微分析一下可以发现,其中:

  • 不用过脑子的字段有4个(ID、需求来源、提出时间、提出人)
  • 稍微过下脑子的字段有5个(端口、模块、需求名称、优化类型、复杂度)
  • 需要脑袋瓜飞速运转的字段有3个(需求描述、优先级【优先级真的很重要】、状态)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