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闻动态
NEWS CENTER
NEWS CENTER
2020-04-22
作为一名产品助理,入职后刚好赶上产品重构,我也就“趁机”参与其中,主要负责将撰写 PRD,与设计和开发对接。
那时的我对 SaaS 产品的理解很浅,甚至说对业务场景、产品定义、需求价值,没有一套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。但好在自己有一股冲劲,不停地做、不停地问,也就这样跌跌撞撞地熬过来了。
随后为了提升 SaaS 产品能力,系统地学习知识,并对以往的工作内容做复盘。一是反思当时产品团队决策的正确性,二是希望自己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。
接下来,针对「产品架构设计」的这个问题,与你分享我的思考与方式,希望能与你交流。
产品架构设计的第一步,需要保证业务调研的结果,以及产品战略上的定义是正确的。
对此最直接的方法,就是画业务流程图。这不仅可以将你脑中抽象的业务具象化,而且你可以拿着它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,明确你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。
要知道 SaaS 产品的最大好处,就是需求一定存在于真实的业务中。因此,客户能根据你的描述,判断你的理解是否与他们真实的工作相符。不过这里也需要注意遗漏,毕竟一些频率低的场景对方也是会遗漏的。
接下来,以我负责的 SaaS 产品为例,来介绍一下当时产品架构设计的整体过程。
我负责的产品主要面向的餐饮加盟行业,是将实体门店巡检线上化,实现信息化管理。
总得来说是后端 PC 派发任务,前端 App 执行任务。
此图在细节上做过改动,并不完全代表真实场景
找出最全的业务链条,从产品定位、客户角色、业务流程、阶段分布等多个角度绘制业务流程图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:
大多数 SaaS 产品面向的不是单个的人,而是由一群具有通用特征的人群,组成的一个组织。
这类通用特征的人群,在现实中用「岗位」划分,而对应到系统中就会用「角色」来称呼。
其实本质是一样的。
我们需要对业务调研结果进行整理,明确角色的描述、种类、工作内容、关注指标、行为边界等信息。
这是因为系统早期没有资源做权限模块的设计,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,在系统中预置这些角色的权限,在之后直接调用即可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我们不能仅局限于一家企业,需要调研多家同类企业,做彼此间的交叉验证以及通用整合。
最后将角色分为「通用类」和「个性类」两种。
我们需要将精力重点用在通用类角色身上,个性类角色不是重点,甚至可以考虑用通用类角色替代个性类角色。
而具体在系统内的承载方式,可以考虑在人员部分加一个「岗位」字段值,用于承载通用类角色的权限。
一来用户理解起来容易,二来在后面设计权限功能模块的时候可以做到很好的替换。
不得不说,即使作为产品助理,心里也得有一张路线图,需要能够看到产品的全貌,需要走一步看两步。
场景需求清单是对实际业务场景的描述,产品经理需要将他们梳理分类,最后呈现出来。
下面是梳理出的 PC 端核心业务场景需求清单,这里重点考验的是产品经理将需求翻译成功能的能力。
但实际上,从客户那里得到的业务场景远比这个多,但对于公司来说不可能一上来就全部满足。
因此 SaaS 产品最初的设计同样遵循 MVP(最小可行化)原则,即完成核心业务场景的闭环。
在此基础上先能让客户用起来,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累加功能、完善服务。
况且客户在系统上产生数据,实际上就是产生依赖,随之用户的替换成本也会一点点的提高。
通用架构有两种——「管理通用架构」和「商业通用架构」。
而我负责的产品显然属于管理类,因此这里我会先找出符合通用模块的功能,进行归类整合,避免重复造轮子。